微量血液离心机是临床检验、科研实验中用于分离微量血液成分(如血清、血浆、血细胞)的关键设备,其性能直接影响样本分离效果和检测准确性。由于接触生物样本,维护需兼顾
机械稳定性、生物污染防控及精密部件保养。以下是系统化的维护保养与清洁方法:
一、日常使用后的基础清洁与消毒
1. 表面与转子清洁
步骤:
① 断电冷却:离心结束后等待转子停止(约5-10分钟),避免高温或高速旋转部件造成伤害。
② 表面擦拭:用75%乙醇湿布擦拭机身外壳、控制面板及转子座(禁用钢丝球或硬毛刷,防止刮花表面)。
③ 转子处理:
可拆卸转子:取出后用中性清洁剂(如稀释的洗洁精)浸泡10分钟,软毛刷轻刷内壁残留,流水冲洗后75%乙醇浸泡15分钟消毒。
固定式转子:用棉签蘸取75%乙醇擦拭转子腔内壁及边缘缝隙(重点清洁样本溅落处)。
注意:清洁后需擦干(或自然晾干),避免水分残留导致电机短路或金属部件锈蚀。
2. 离心管架与适配器消毒
塑料材质:5%次氯酸钠溶液(84消毒液稀释)浸泡30分钟,流水冲洗后烘干(温度≤60℃)。
金属材质:75%乙醇擦拭后紫外灯照射30分钟(表面杀菌)。
3. 样本溢洒应急处理
步骤:
① 立即用吸水纸覆盖溢洒区域,喷洒含氯消毒剂(有效氯浓度1000mg/L)作用10分钟。
② 用一次性镊子清理碎玻璃或离心管残片(放入锐器盒),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面2-3次。
③ 记录溢洒事件并上报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。

二、关键部件的定期深度保养(建议每月/每50次运行)
1. 转子与轴承维护
转子检查:
检查转子是否有裂纹、变形或腐蚀(尤其离心管卡槽处),若发现损伤需立即更换(避免高速旋转时断裂飞溅)。
测量转子动平衡(使用动平衡仪),偏差>0.1g需重新校准或报废。
轴承润滑:
拆卸转子座,用医用级硅脂(如道康宁Molykote 33)润滑轴承(涂抹量≤0.1mL),禁用普通润滑油(含矿物油可能腐蚀塑料部件)。
2. 电机与传动系统检查
电机碳刷(若有):检查磨损量(<原长度1/3需更换),清理换向器表面碳粉(用软毛刷+压缩空气吹扫)。
皮带传动(部分型号):检查皮带张力(用手指按压皮带下沉1-2mm为佳),过松会导致转速波动,过紧加速磨损。
3. 真空密封件(若有)检测
部分机型配备真空系统以减少空气阻力,需检查密封圈(如O型圈)是否老化(裂纹或弹性下降),老化需更换(材质需耐生物腐蚀,如EPDM橡胶)。
三、电气与控制系统维护
1. 电路与传感器检查
电源线:检查插头、插座是否氧化或松动(接触不良可能导致转速失控)。
温度/转速传感器:用标准温度计(±0.1℃)和转速表校准(偏差>2℃或50rpm需联系厂家校准)。
2. 控制面板与软件
按键灵敏度:用酒精棉片清洁按键缝隙(禁用液体渗入内部)。
数据备份:定期导出运行日志(如离心时间、转速、温度记录),防止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。
四、长期停用与存储规范
1. 短期停用(<1个月)
断开电源,清洁后覆盖防尘罩(透气材质,避免潮湿)。
转子取出单独存放(避免长期压迫转轴导致变形)。
2. 长期停用(>1个月)
内部防潮:在离心机腔体内放置硅胶干燥剂(每500mL空间放50g),关闭舱门密封。
电池维护(若带备用电池):每3个月充电1次(电量保持50%),避免过放失效。
五、安全注意事项
生物污染防控
清洁工具(如抹布、棉签)需专用,禁止与化学实验室共用(避免交叉污染)。
处理感染性样本(如HIV、乙肝阳性血液)后,需用2000mg/L含氯消毒剂处理表面,并记录生物安全事件。
机械安全
维护时务必断电并挂警示牌(防止误启动)。
禁止在转子未停止时打开离心机盖(部分机型有自动锁闭功能,强行开盖可能损坏传感器)。
环境要求
存放环境温度10-30℃、湿度≤70%RH(高湿环境需配除湿机)。
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(如烘箱),防止塑料部件老化。
六、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案
问题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 |
转速不稳定 | 电机碳刷磨损/皮带松动 | 更换碳刷或调整皮带张力 |
离心管破裂 | 转子不平衡/超速运行 | 校准动平衡、检查转速设定是否超限 |
噪音异常增大 | 轴承缺油/转子偏心 | 润滑轴承、重新安装转子至水平位置 |
温度控制失效 | 传感器故障/制冷系统堵塞 | 校准传感器或清理散热风扇滤网 |
七、总结
微量血液离心机的维护核心是“防污染、保平衡、控精度”:
每日:表面清洁+转子消毒;
每周:检查电源线与按键;
每月:深度保养转子与轴承;
每季度:校准传感器与动平衡。
通过规范操作与定期维护,可显著延长设备寿命(通常>8年),同时确保样本分离质量符合CLSI(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)标准,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实验提供可靠数据支持。